重磅!10月15日起FBA索赔新政正式实施,卖家务必关注

2025-10-14
来源:跨境头条

重磅!10月15日起FBA索赔新政正式实施,卖家务必关注


FBA索赔新政10月15日生效,卖家需提前防范风险


据多方卖家反馈,亚马逊2025年秋季促销活动已于10月7日至8日正式启动。日本站作为前哨,于10月4日率先开启早鸟活动,北美站紧随其后,全面掀起促销热潮。


根据亚马逊官方数据,活动期间,第三方卖家共售出超过1.5亿件商品,同比增长50%。表面上看,秋季大促延续了旺季势头,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现实:销量上升,利润下降,尤其是中小卖家面临的压力更为突出


销量上升,却陷入“高销量低利润”的困局

在卖家社群中,不少卖家晒出了秋促期间的销售数据:“销量是平时的3倍,但利润微薄,只能靠走量”“昨天销量翻了两倍,但今天最后冲刺阶段,利润依旧薄如纸”。


头部卖家凭借强大的广告预算与品牌影响力,通过叠加促销、占据首页关键词位置,实现销售额的显著增长。然而,中小卖家在此次促销中多数感到“吃力不讨好”——广告成本飙升、促销折扣过大、利润被不断压缩,甚至有卖家反映净利率不足5%。


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:


广告竞争激烈

亚马逊站内广告(尤其是SP广告)竞价持续攀升。头部卖家高价抢占核心关键词,小卖家若想维持曝光,只能不断降价或增加预算,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。


消费者更理性、追求性价比

在通胀与消费收缩的双重影响下,欧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趋于保守。2025年节日支出预计同比下降5%,其中礼品类产品下降幅度高达11%。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50美元以下的实用类刚需产品,对高价非刚需商品兴趣减弱。

促销密度过高,买家“麻木”

一年多次的Prime Day、秋促、黑五、网一等活动让买家逐渐形成比价习惯。消费者往往在多个平台间观望、比较折扣再下单,导致转化率下降。


因此,虽然秋促整体成交量上升,但卖家普遍感受到利润被“掏空”。在这一背景下,价格战已不再是突围的唯一途径。提升产品竞争力、优化广告结构、建立品牌差异化,才是中长期的出路


FBA索赔新政即将生效,卖家务必提前应对

在促销余温尚未散去之际,亚马逊又迎来一项关键更新——FBA索赔政策将于10月15日正式生效。此次调整涉及索赔时效与赔偿金额计算方式两大方面,几乎关系到所有FBA卖家的核心利益。


1. 索赔时间大幅缩短

新规要求卖家在发现问题后60天内完成索赔申请(此前为90天),若逾期将失去索赔资格。主要调整包括:


仓库遗失/损坏索赔:必须在发现问题后60天内提交。


退货相关索赔:在买家退款或换货后的45天内提交,最晚不得超过退款后的105天。


未退货但买家已退款:需在退款后45天内提交“未收到退货”调查请求。


运输途中丢失:须在发货日期后的15至75天内提交索赔。


运输途中损坏:需在收到货物后60天内提交,并提供开箱视频及损坏照片。


这一调整意味着卖家必须强化后台监控与售后响应机制,防止因疏忽而错过索赔窗口。


2. 赔偿金额算法调整,利润影响更明显

新政中,亚马逊对FBA赔偿金额的计算逻辑进行了细化:


仓储阶段遗失或损坏:赔偿金额基于商品制造成本,不再按销售价计算。


配送途中损坏或丢失:赔偿金额=预计销售价 - 亚马逊佣金 - 配送费用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卖家未在后台填写准确的商品成本价,亚马逊将自动估算一个价格——通常明显低于实际成本。这意味着,未及时维护产品成本信息的卖家可能蒙受额外损失


卖家需建立系统化索赔与合规机制


针对新政,卖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

定期核查库存报告,发现异常及时提交索赔;


完善证据保存体系:包括进货发票、装箱单、货件编号、库存报告截图、损坏照片及物流标签;


及时维护商品成本信息:在“库存缺陷和赔偿”页面中填写真实进货价,避免被低估赔偿;


制定内部索赔流程,指定专人跟进、确保不漏报、不错报。


丢件和损坏问题一直是亚马逊FBA体系的“老大难”。虽然FBA极大提升了履约效率,但随着政策收紧、人工成本上升,卖家如仍将全部依赖寄托于亚马逊,将面临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


结语:在收紧周期中谋生

2025年的亚马逊,正进入一个“高竞争、低容错”的阶段。无论是促销流量还是售后政策,平台都在不断调整以优化买家体验,但对卖家而言,这些变化往往意味着新的挑战与更高的运营要求。


在此背景下,中小卖家唯有强化成本意识、提升产品力、布局多渠道分销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。正如一位资深卖家所言:“现在的亚马逊,靠低价已经走不远了。真正能活下来的,是那些对规则足够敏感、对利润足够精算、对顾客足够用心的卖家。


来源:跨境头条


阅读206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